姜堰搬到海边啦!姜堰太宇工业园区
巢好引凤栖,花香蝶自来。今天起,泰州发布推出解锁“泰好办”密码专栏,聚焦建设一流营商环境,全面展示“泰真心”“泰贴心”“泰细心”“泰用心”,在一个个案例中看泰州如何以营商环境“软实力”构筑发展新质生产力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“硬支撑”。
3月7日,江苏优力博国际港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(姜堰港)与上海国际港务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上港集团)签署ICT项目“陆改水”合作协议。协议将上港集团外贸箱源、航线优势和服务功能前置到姜堰港,姜堰区域内的进出口客户,其业务的办理只要进入姜堰港,就视同进入上海港,等于把上海的“出海口”搬到了姜堰“家门口”。
姜堰港是我市第一个内河集装箱码头,主要开展国内、国际集装箱运输业务和装卸业务,目前开辟了至上海、太仓、南通等主要航线,引进了中远海、中谷、君安等航运港口企业,通过“陆改水”模式将ONE、ZIM等国际干线船公司同姜堰地区外贸出口企业嫁接到一起,让货物通过姜堰港平台运往国内国外各个地区,不仅为姜堰区的中来光电、华丽塑料、五行科技等企业提供了辐射全球的供应链支持,其市场半径还覆盖兴化、盐城、扬州、海安等地。
泰州市华丽新材料有限公司, 位于姜堰区张甸镇工业集中区内,是一家以生产销售橡胶和塑料制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,产品主要出口美国、欧洲等地。
“自从2020年姜堰港开港运行后,我们的物流成本已大幅度下降,每年能节约近600万元。”该公司销售部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3月7日启动的ICT项目又给企业带来新一波“福利”。这位负责人给发布君算了一笔账:以前货物运输至上海外高桥港后,需要转运至上海洋山港出海,两港之间约100公里的运输过程需额外支付每只货柜1000-1400元的费用。现在,姜堰家门口有了“出海口”,如果每年通过姜堰港运输的货物达2万箱的话,到了上海不再需要支付落箱费和预进港费等费用,综合算下来,每年能省去近1200万元。
对企业而言,运输货物时既能不受开港时间限制,更好地交付订单,又能减少周转流程,节约运输成本;
对于港口而言,提高了驳船作业效率,增加了箱量集聚,能提供一站式的多式联运服务,让货主能够放心“托管”,从而提升港口经济效益。
“姜堰港ICT项目的成功启动,进一步打通了苏中、苏北地区内陆港出海新通道,将有效助推更多‘泰州制造’借船出海、走向世界,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。”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“ICT项目能使本地制造的产品更快、更优、成本更低地出口海外,可谓好处多多。”江苏优力博国际港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冰说。
“泰州市内河航道资源丰富,水运条件优越,姜堰内河港地处江苏几何中心,区域辐射能力强,对促进内河港口集约化、规模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,这些都是吸引我们和姜堰港合作发展的动能。”上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说。
接下来,上海港将全力支持姜堰港的运营和发展,结合内河黄金水道,持续优化各项服务保障措施,共同打造ICT服务精品,为姜堰港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、高效、便捷的服务。
“ICT”是Inland Container Terminal(内陆集装箱码头)的缩写。该项目将上海港港口服务前置到长三角内河港口,在线上直接衔接上港集团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,在线下以陆改水、以散改集,在港口领域实现长三角多地与上海的互联互通、共建共享。此前,上港集团已先后在苏州、徐州等地启用了ICT项目。
标签:姜堰太宇工业园区